“三年了,企業到現在還沒賺到過錢,”這句話,就今天之內,我已經聽過不下5次了,每次聽后心情都異常復雜,甚至還有些感傷。
面對逐步壯大的企業,無論是品牌形象還是還是產品銷量,作為管理者,我已經很欣慰了!三年前,在企業起步的時候,我就為我自己定下了奮斗目標,雖然不是豪情壯志,但我還是滿懷信心,因為我相信我能做到,在頭一個三年計劃中,“利潤”二個字我從未提起,不是我不理解利潤對于企業的重要性,而是我覺得作為一個管理者當前的目標更應該是:為企業奠定基礎,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員工謀求福利。其實,還一條我從未提起過,那就是“為股東創造利潤”。通常在企業管理目標中,這一條應放在第一位,然而我心里何嘗又不是呢!可是,在利潤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的決策或許更重要。
如果有哪一家企業敢說他做企業不是為了賺錢,或許大家都會冷笑“不想賺錢?廢話!除非腦子有問題”,因為沒有一家企業敢說投資不是為了賺錢,之所以在頭三年的計劃中我從未提起過需要為股東創造利潤,那是因為有客觀原因,如果說不想賺錢那是假的,可是,作為管理者,首先應該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樹立一個目標可能比實現一個目標更需要勇氣!
三年過去了,回想起三年來的點點滴滴,有挫折也有收獲!看到自己訂下的目標順利的全部完成,說實話很有成就感但沒有喜悅,因為企業發展之路還很長讓人堪憂!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人與人之間的思維與眼光不同,就會產生很多誤會隔閡。曾幾何時也想過放棄,可又割舍不下!一個共同成長的品牌,就像我的孩子,放棄就是不負責任,我只希望能在堅持中創造奇跡。
先求生存,再謀發展,是我一直以來的管理定律,其它意義跟毛澤東的深挖洞、廣積糧的戰略相近,企業首先要解決生存的問題,如果連活下去的機會都沒有,還談什么發展,更談不上創造利潤!一開始就把目光盯在賺錢二字之上,只能說是沒有戰略眼光!
市場格局一天天都在變化,做為管理者,要以不變應萬變,在能保證企業繼續生存的情況下再考慮發展,能夠好好的活下去,是管理者的首要目標,因此,三年來,我只把提高企業生存能力,提升市場競爭力,提高產品品牌形象,提高客戶滿意度與忠實度當作最重要的管理目標,雖然在執行的時候有出現偏差,但是,基本根基沒有動搖,三年下來,三大戰略目標全部完成,因此,沒有利潤就成了最大的一塊心病。
他們說,沒賺到錢,這種投資很不值,我說,沒賺到錢,這是事實,其中有很多不可抗拒的原因,縱觀過去的三年,除了利潤,該贏的都贏回來了,遺憾中也有些欣慰,回顧三年來的拼搏,想想也不容易,一個只有十多萬人口的小城市,相同品類的產品廠家就有十多家,有元老級的品牌,也有雨后春筍冒出來的新產品。
在市場上,品牌與品牌之間是平等的,但競爭很殘酷,顧客是理性的,他選擇什么品牌會有他的考慮,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很多顧客都懂得一個道理,選擇品牌,很多時候不單單是在選擇產品本身,而是這個品牌所賦予的消費價值,做一個產品很容易,但要做一個消費者忠誠的品牌就非常困難了,所以,建設一個能讓消費者忠誠認可的品牌才是提高生存能力的法則,品牌的建立,需要付出,付出就意味著失去更多,特別是資金,沒有資金支持,拿什么方式向消費者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