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若干年的創業經驗濃縮為一個字,這也許是個難題,但董事局主席柳傳志舉重若輕。在他的眼里,聯想集團迄今26年的創業歷程,離不開一個字,那就是“想”。日前,在成都舉行的聯想之星創業大講堂暨天府創業論壇上,柳傳志與青年創業者分享了他作為掌門人的創業體會。
“走上創業路前一定要盡量想清楚。”創業大講堂一開場,這位資深創業者以謹慎的表達傳遞出他的核心觀點。他指出,受到經驗的限制,不是每個人都能把問題“想清楚”,但每個人都應盡己所能、“盡量”把問題“想”得清楚些。
“想”什么呢?柳傳志認為創業之前要想三層意思。
第一,項目能不能賺錢?行業前景有多大?“技術做得很領先,但未必都能賺錢。”
第二,一些門檻能否邁得過去?“聯想最早選擇先做漢卡,插在別人的電腦上賣。沒有直接做電腦,是因為當時還沒有獨立做電腦的實力。”
第三,有沒有搞清楚競爭對手的情況?
上述“想”的要素引起了坐在柳傳志身邊創業者、安徽科大訊飛(002230)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的共鳴。這家在中文語音技術研究和產業化領域有突出業績的年輕公司,一開始就是認準了語音技術在未來的廣闊前景才決定創業的。不過,劉慶峰的團隊一開始“想”得簡單了一點,他們原以為兩年就能實現盈利,而事實是4年之后他們才達到盈虧平衡。
柳傳志欣賞劉慶峰團隊的兩個特點:一是有“往上蹦”的激情;二是有強烈的學習愿望。因此,在公司“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安徽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了聯想集團的一筆投資,得以渡過難關。
事實上,在整個創業過程中,聯想集團不僅有戰略上的大“想”,也有戰術上的小“想”。柳傳志認為,“想”不僅僅是一把手的事,還應上升為創業團隊的一種組織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