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5日宣布,騰訊步入為期半年的戰略轉型籌備期,轉型的原則就是開放和分享。但馬化騰當時并不是很有底,“當半年后站在這里的時候,我內心非常激動,騰訊人和所有合作伙伴一起,認真交出了一份希望能令大家滿意的答卷。”在合作伙伴大會上,馬化騰宣布騰訊要打造一個規模超大、特成功的開放平臺,扶持所有合作伙伴再造一個騰訊。
目標:再造一個騰訊
6月15日,騰訊召開開放大會,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宣布?押騰訊產業基金從50億元擴容至100億元,目標是向第三方合作伙伴年分成200億元,再造一個騰訊。
2010年騰訊的收入接近200億元,其中40億元分給了合作伙伴,但當時處于半開放狀態,分成主要是給少數大型合作伙伴,且相當比例是海外的合作伙伴。馬化騰希望,未來越來越多中國開發者將分享這個數字。據悉,目前騰訊開放平臺開發者超過3萬,排隊等待上線超2萬個應用,正在加緊審核。
馬化騰的目標是,未來騰訊開放平臺開發者超過10萬個,目標年分成200億元。這意味著騰訊將相當于其現階段一年收入的200億元,分給在自己開放平臺上各類第三方合作伙伴。
之所以制定這樣的目標,是因為騰訊的使命發生了變化。馬化騰表示,一直以來,騰訊的夢想是打造一個“在線生活”的互聯網平臺,讓所有人的溝通沒有障礙、更加通暢。“現在,騰訊想和大家一起,把這個夢想再往前推進一步,打造一個沒有疆界、共同分享的互聯網新生態。”馬化騰回憶說,12年前,他們這一代人創業的時候,就像種下一棵果樹,關注的就是有沒有收成、能不能掙到錢、付不付得起服務器的費用、發不發得出員工的工資?“可是當果樹越來越多,確保單棵果樹的收成已經不是你的目標。這個時候,你要關注的是果園的氣候是不是適宜,會不會發生大面積蟲害等等。”
在馬化騰看來,這是騰訊在從使命1.0時代向使命2.0時代進化。使命1.0時代要確保經營成果,使命2.0時代要不斷改良生態,“如果說過去叫生意,那么現在叫生態,騰訊要確保的,是整個生態環境的良性、健康、可持續。”
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
“這是一個半年前就已經定下的約定。”馬化騰表示。去年12月5日,騰訊宣布進入為期半年轉型籌備期,轉型原則是開放和分享。他坦承,當時心里也沒有底,且業內的輿論都非常質疑。曾有媒體質疑騰訊的開放,馬化騰表示:“我們提出開放口號后,很多朋友很興奮,也有質疑,問是真開放還是假開放,我們承諾,騰訊開放的大門只要打開就不會關閉。我們也清醒認識到,開放會出現很多挫折和各種問題,但我們抱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決心,不會走回頭路,會將開放走到底。”
“合作伙伴越成功,騰訊的開放平臺也就越成功。”在不傷害用戶利益的前提下,騰訊愿意優先成就伙伴,再成就自己。
據透露,截至今年上半年,有近2萬個合作伙伴已經或正在排隊等待接入騰訊開放平臺,合作伙伴一款應用拿到的單月最高分成已突破1000萬元。
騰訊開放平臺的合作伙伴,58同城的產品經理何流告訴商報記者,58同城從去年開始和騰訊的SOSO合作,與Q+平臺的合作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雙方目前的合作模式是互相免費接入,暫無分成模式。“我們和騰訊目前的合作是互補式接入。以后將會有全新的嘗試,或許會引入資費項目。目前是雙方免費的合作。”
作為騰訊的優秀合作伙伴,豆丁網的市場總監李思墨表示:“豆丁網和騰訊開放平臺有著諸多的合作。目前豆丁網中有30%的用戶是利用QQ號登錄的。通過與騰訊QQ空間的合作,豆丁上的文本轉載量大大提升。”
參加本次開放大會的游戲應用開發商表示,目前與騰訊合作的收入規模越高,分成比例也會越高。據該游戲開發商透露,在朋友平臺與QQ空間中獲得推薦的方式有兩種,第一是靠產品本身的能力,在上線期間表現強勁,即可獲得推薦位置;第二是可以有一些廣告的投入但是目前還不多。
騰訊的開放之路
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透露,半年來騰訊主要做了四件事。第一件是心態的調整,“我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自己進行調整,將整個公司切換到開放平臺上”;第二件是傾聽,他表示,以前騰訊總是習慣于埋頭做事,而在開放這個重大戰略上,騰訊希望更多地傾聽來自社會各界的聲音。上半年騰訊辦了連續10場“診斷騰訊”的活動,邀請了100多位專家為我們把脈,“騰訊就像照了一次X光一樣”;第三件是平臺的準備,劉熾平表示,騰訊將自己幾乎所有的業務線都向開放平臺進行切換,已經形成了騰訊朋友、QQ空間、騰訊微博、財付通、電商、搜搜、彩貝以及QQ八大開放平臺;第四件是資本層面,上半年,騰訊成立了50億元產業共贏基金,用于扶持成長性企業,截至目前,已經先后投資高朋網、華誼兄弟(300027)、藝龍以及好樂買等。
這一次的徹底開放是集騰訊對過去12年商業模式的反思和對未來趨勢思考之大成。據悉,騰訊早在2006年就為開放作了最初的準備,籌備以將QQ基礎體系組件化、模塊化為特點的“蜂鳥”平臺,使各個業務部門得以調用QQ的各種核心功能。雖然只是針對內部,但“蜂鳥”在騰訊的產品中植入了開放的基因,本身也是一種初級的開放平臺形態和理念,并為現在的全面開放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2008年,騰訊高層發出第一封討論對外開放的郵件;2010年9月,包括QQ空間和朋友社區兩大社區產品在內的騰訊開放社區平臺上線;2010年11月,騰訊微博開放平臺上線;2011年5月,包括Web QQ和QQ客戶端兩大即時通信產品在內的開放計劃“Q+”發布,并將在7月正式推出。
現在,包括騰訊朋友、QQ空間、騰訊微博、財付通、電子商務、搜搜、QQ彩貝聯盟、QQ在內的八大平臺和數億活躍用戶都已向第三方合作伙伴開放。此外,騰訊還通過Discuz!平臺完全開放“QQ登錄”,使廣大用戶能用QQ賬號一鍵登錄第三方網站,并將在第三方網站發布、分享的信息即時同步到QQ空間。
“互聯網本身很廣泛、滲透性很強,在這個最大的平臺上,有很多專業公司正在浮出水面,比如游戲應用、旅游、電子商務等等。我們投資最重要的目標是希望通過資本的方式,與業界特別有能力的公司進行一些更緊密的合作。”劉熾平說道。他也指出,現在的互聯網已不僅僅是通信、資訊或娛樂,而是與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結合,每個領域都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騰訊希望通過投資與合作參與進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的潮流,將自己多年累積的線上資源與一些合作伙伴專業的線下運作整合起來,雙方共同創造出更大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