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的爆炸頭、明黃的工裝褲,紅白相間的條紋襯衣,一臉幸福的憨笑……這個形象,許多人眼熟,孩子們更愛:“麥當勞大叔!”隨著美國快餐業巨頭麥當勞在全球遍地開花,麥當勞大叔幾近成為美式快餐的圖騰。甚至有研究認為,自從拉脫維亞人麥克·波拉科夫斯1966年首創形象,這位“麥當勞大叔”至今已操著30多種語言走遍五大洲,其知名度僅次于圣誕老人,高坐全球第二把交椅。
然而,正是這位相貌詼諧、慈眉善目的大叔,近日卻在美國老家大遭嗆聲。遍布全美50個州的550多位健康專家和機構日前向麥當勞首席執行官吉姆·斯金納發出公開信,呼吁“麥當勞大叔退休”。
專家們的理由義正詞嚴:一是麥當勞的營銷術不當。公開信認為,有糖尿病和心臟病等問題的兒童正不斷增多,這恰似一面鏡子,反映出麥當勞業務增長的相當一部分驅動力來源于針對兒童的市場營銷。麥當勞大叔在學校、圖書館、互聯網等各種地方引誘孩子,“比任何其他人更能捕獲兒童的注意力”;二是麥當勞樹立了“劣式”樣板。在麥當勞的商業模式中,廣告是核心,每年支出近20億美元。這種方式既樹立了標準,又被同行廣為效仿;三是麥當勞應停止繼續“作惡”。“為了防止美國所面臨的最大健康危機發生,我們這些專業人士要求麥當勞停止向兒童推廣垃圾食品”。
專家們的炮火很猛,公開信以整版廣告的方式出現在《芝加哥太陽時報》、《舊金山觀察家報》等6家美國都市類報紙上,發起者呼吁社會各界人士通過網上簽名或捐款,支持他們在全美各地刊登更多的廣告。
面對如此攻勢,麥當勞方面的回應也是迅速且不含糊。斯金納轉天便在公司董事大會上全力辯護,并通過媒體向社會各界說明。斯金納的話似乎也有幾分道理:麥當勞“從未向孩子們推銷不健康食品”,而是“提供了與均衡、積極的生活方式相匹配的許多選擇”,關鍵在于兒童和他們的父母如何去選。
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場嘴仗輸贏難說,即使最后打上法庭,可能也是清官難斷。筆者在洛杉磯一家麥當勞店,遇到領著3個孩子用餐的母親阿琳娜,她倒是說出了一些道道:“麥當勞大叔絕不會退休”,沒有任何企業會將撈大錢的品牌棄而不用。問題的要害不是麥當勞的營銷術,而是這種快餐店能否提供健康、合理、安全、營養的食品。
當然,在美國,面臨食品安全質疑的快餐店也絕非麥當勞一家。“嗆聲”沖向麥當勞,多少也是由于“樹大招風”的緣故。專家們強調的重點本來也是垃圾食品的危害。當今之世,垃圾食品已成為危害大眾健康的大問題。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統計,未來幾十年,1/3的孩子會患上Ⅱ型糖尿病,而這都是由于過多食用了麥當勞式的垃圾食品。“美國歷史上將首次出現壽命短于父母的一代”。實際上,限制垃圾食品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美國需要努力,他國亦然。
什么是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可能包含下面這三層含義:
(1)營養質量比較差
意思是,我們高高興興地把它填進肚子里,結果它不能發揮應有的營養作用,比如說,要鈣沒鈣,要鉀沒鉀,維生素少得可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