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杭州濱江的吉利控股集團總部里,一家電視臺的攝像師正在架設機位,準備采訪。成功收購沃爾沃之后,同時接待多路記者的場景,在吉利已不鮮見。
“聽人提過做‘受人尊敬的國際化企業’,但對吉利而言,我覺得用‘全球化企業’更恰當一些。”董事長李書福還是那樣直爽。在他看來,海外市場份額占到一定比例,就可以算作國際化企業了,但是,只有那些充分利用全球資源、滿足全球市場需求,并實現本地化生產的企業,才能夠稱為全球化企業。
細細算來,認識李書福已有十多年。雖然眼看著他“造4萬元一輛的汽車”、“通用汽車遲早要破產”等驚世之語一個個變成現實,但在收購沃爾沃這個問題上,記者還是像大多數人一樣曾心存疑慮。但是,李書福成功了,不僅順利完成了收購,罕見地得到中、美、歐各方以及全球媒體的一致認可,沃爾沃更是在去年第三季度就恢復了盈利。經歷了海外收購的洗禮,吉利的全球化戰略有沒有重新定位?李書福對“成為受人尊敬的全球化企業”這一目標,又有哪些心得呢?
“做受人尊敬的全球化企業,是吉利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作出的重大戰略構想”
記者: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資本、技術、產品等跨國快速流動或擴散以及跨國公司壟斷勢力的強化,是中國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無法回避的現實。那么,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吉利提出做受人尊敬的全球化企業的出發點是什么?
李書福:成為受人尊敬的全球化企業,是吉利人的理想,更是吉利遵循經濟發展大規律作出的重大戰略構想。
首先,加入WTO之后,中國和世界經濟已變得密不可分。無論是直接投資,還是間接投資;無論是自主創新、集成創新,還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無論是自己培養人才,還是從外面引進;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都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相互交融、相互作用,并催生出一些全新的特點。吉利要想取得更好的發展,必須要遵守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規律。
其次,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2010年世界五百強企業評比中,中國企業已占到54家,其中前十強就有三家。因此,擁有受人尊敬的全球化企業,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企業長遠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全球化對于汽車工業而言,尤其重要。因為車企在零部件、整車、前沿技術等方面的研發投入很大,如果不能形成大規模的全球化合作生產體系,很難形成終的綜合競爭能力。吉利能生存到今天,而且還有很大的發展后勁,得益于中國改革開放形成的快速增長的汽車市場,也得益于中國汽車工業引進、消化、吸收的機遇,但從長遠看,如果吉利不成長為全球性的汽車工業集團,也是難以持續的。
后,一家企業是否成功,從表面看取決于它在核心技術上有沒有競爭力、產品和服務受不受人歡迎,從本質上看則取決于企業的核心價值理念、愿景、企業文化、整體員工素養,以及企業所在國家的綜合實力。也就是說,一個企業要走向世界,并且在全球市場扎根、開花、結果,必須要受人尊敬。否則,不但不可能成為全球化企業,在本國都很難生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