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海淀區一個不太寬敞的辦公室里,幾個裝扮個性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時而拿筆在紙上記錄,時而為某個問題爭論不已。這群人看似普通,但說起他們的一些“合作者”,個個卻是大有來頭,比如《長江七號》、《赤壁》、《瘋狂的賽車》、《非常完美》、《竊聽風云》,還有前段時間大熱的《大兵小將》《杜拉拉升職記》《槍王之王》等。
沒錯,他們就是一群包裝電影宣傳的家伙,專門為電影做“嫁衣”。
掘金于電影官網
一個典型的80后,喜歡冒險,追求挑戰,個性獨特。2006年底,他創辦了新藝聯,干的事兒很前衛,為電影制作海報、官網,盡管當時幾乎沒有電影會用這樣的宣傳方式,不少朋友說他是“瞎折騰”。
“我個人一直對電影很感興趣,大學里學的也是多媒體專業,早關注到電影宣傳似乎是一門獨立的生意,是在2002年左右。”王大寧說,當時國內上映電影的宣傳一般走的是傳統渠道,借助報紙、雜志等平面媒體宣傳,而且宣傳的時間也多集中在上映前的一個月。不過,在日本、韓國等鄰近國家,電影是一個成熟產業,電影宣傳更是一門富有創意的包裝生意。
新藝聯看中的正是電影宣傳包裝這塊空白市場。2006年底,王大寧的第一單“業務”就是為周杰倫、蔡卓妍等主演的《大灌籃》做網站。
“我們拿到手的,只有簡要的劇情介紹,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資料。”王大寧仍然很清楚記得當時的“窘境”,他和一班與他同樣“瞎折騰”的弟兄沒日沒夜趕工,好在大家都是電影發燒友,對電影演員、導演等歷年作品、風格、戲路等都很熟悉,終當一個富有動感式涂鴉效果的《大灌籃》官網上線時,連周杰倫都忍不住夸贊“很酷”。
按王大寧的話說,因為此前在電影海報、官網宣傳上下了不少功夫,從《大灌籃》之后,新藝聯在圈子中逐漸有了口碑,他們的工作也開始步入快車道。
從《兄弟》、《長江七號》、《赤壁》到《追影》、《竊聽風云》、《非常完美》、《槍王之王》等,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國內大部分影片的官網都交給了王大寧的新藝聯制作或參與,而他的制作也逐步上了火候。
比如為《長江七號》做官網時,除了常規的展示,王大寧還頗有心思地將周星馳入行以來歷年的作品分了類別,甚至還增設了他的代表作、合作搭檔的作品,目的是讓年輕人了解周星馳,同時增加觀眾對《長江七號》的期待感;《赤壁》進行了分期推廣,魏蜀吳逐步推出,再加上演員陣容、故事概要、導演評戲等內容,還巧妙地將游戲、SNS等植入進來,增加趣味性。
副產品:包裝企業
在王大寧看來,做電影海報、官網等與其說是為賺錢,不如說是為愛好。“盈利肯定有,否則也難以支撐公司運作,但與做企業推廣來比,電影推廣似乎不算什么。”因此,新藝聯的商業模式設置就變得簡單而清晰。
他介紹說,國內票房過億的電影畢竟是少數,一般票房是投入的3倍才能不賠錢,再加上演員分錢,這條產業鏈上的其他利益方所獲得的回報就變得很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