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樂山市的夾江縣有一項高超的竹紙制作技藝,歷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因此獲得了中國書畫紙之鄉的美譽,雖早在2006年此項技藝就被列入了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比較遺憾的是,如今它正面臨著消失的命運。夾江縣馬村的石大爺就是竹紙制作技藝的傳承人之一,但苦于手藝后繼無人,無奈之情時常困擾心頭!
?
夾江的“竹料手工造紙”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中期,到了宋代飛速發展,明清時期開始越發鼎盛。清朝時,夾江竹紙不僅供宮廷使用,也廣泛用于科舉考試用紙,可見夾江的造紙技藝之高超。
夾江竹紙用料講究,是以嫩竹為主要原料生產的,成品贊譽很高,許多人贊其曰“淡畫不灰、淡潑濃、濃潑淡、詩有煙霞氣,書兼龍虎姿”??梢妸A江竹紙的質量不僅高,也飽受大眾喜愛,夾江竹紙能有這么高的贊譽與夾江竹紙復雜的制作過程以及造紙者的用心制作息息相關?!?/div>
夾江縣的竹紙制作技藝同《天工開物》所記載的相符合,共有15道環節,72道工序,可以說它是我國傳統工藝的完整流傳,其中每一個環節和每一道工序都是先人們智慧的結晶?!?/div>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然而到如今,由于人們對這些紙的需求銳減,加上現代機械化生產的沖擊等因素影響之下,夾江竹紙的市場正在一步步縮小。不僅如此,掌握夾江手工造紙技術的人也在慢慢減少。
雖然社會開始越來越智能化了是可喜的一件事,許多工作我們都可以用機器替代完成,但是這也對手工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因此,如今夾江的竹紙手工造紙技藝同其他傳統手藝一樣都面臨著失傳的窘境?!?/div>
夾江縣馬村如今只有兩家村民以家庭為單位,自有作坊,生產制作國畫宣紙。馬村的石大爺日日望著家里祖輩傳下來的作坊,心中有著萬般無奈與不舍。雖然一直未找到愿意傳承手工造紙這門技藝的人,但是石大爺也不曾放棄過這門手藝,他倔強的說他會堅持到自己真的干不動了的那一天。
這樣做不僅僅是因為這里承載的是祖輩世世代代留下來的記憶,更是因為石大爺他不愿意看到這門技藝會就此失傳了,他用自己的行動來守著這門技藝,他深切的希望這門技藝可以得到傳承,希望這門技藝可以一直展現它的風采?!?/div>
雖然我們現在十分感謝現代技術的發展,但也是因為現代技術的發達,讓許多傳統手藝面臨著失傳的窘境。盡管夾江竹紙制作技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但許多人對此還是十分陌生的,這也正是許多傳統手藝者的無奈之處了!
共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