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造紙和紙制品業虧損總額增加33.44%
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3月18日,在中國造紙協會主辦、中華紙業雜志社承辦的“中華紙業2013產業高層峰會”上,中國造紙協會理事長錢桂敬表示,當前,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造紙工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生產經營出現較大的困難,產品銷售價格大幅度下降。2012年,行業生產紙和紙板獲取的利潤同比僅增長3.61%,應收賬款上升將近93.46%;造紙和紙制品的虧損總額增加33.44%。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全球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外,行業出現產需階段性雙重失衡是一個重要原因。
2012年我國外貿出口增速為7.9%,增幅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以上,外貿出口的下降導致紙包裝制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初步測算,出口包裝中紙及紙板用量每年超過2000萬噸。 2012年全國紙制品產量中,包裝紙箱的產量同比下降1.64%。
另一方面,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造紙行業在成功解決市場供應不足這一歷史難題后,多個紙種出現了階段性產能過剩狀況。在市場需求下降時,企業競相降價,噸紙平均降價600元—1200元。這是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此外企業負債率高、財務費用高以及能源、人工成本上升,導致效益大幅下降。
錢桂敬指出,當前迫切要求造紙行業加快轉型升級。企業要充分認識到過去長期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低成本的增長模式已不可持續。行業要加快從資源消耗型向全生產要素集約利用型轉變,要從依靠擴大投資和規模擴張轉到依靠技術進步創新和升級上來。
成功案例一
化工成為華泰另一個支柱產業
一季度實現銷售收入17億元,同比增長15%
近日,筆者從華泰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華泰一季度實現銷售收入75億元,同比增長6.8%,繼續保持穩健發展勢頭,其中,另一支柱產業——化工業績突出,一季度實現銷售收入17億元,同比增長15%。
筆者走進華泰化工集團,處處感受到企業轉型升級的勃勃生機。
陽春三月,萬物生長。在華泰化工新園區,總投資20億元的4萬噸/年三氯乙烯項目、3000噸/年氫氧化鎳項目、3000噸/年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集中開工。在濱海新材料園區,華泰化工2012年開工建設的8萬噸/年環氧丙烷項目、10萬噸/年苯胺項目、3萬噸/年氯丙烯搬遷項目、22萬噸/年離子膜燒堿搬遷改造項目以及在墾利經濟開發區建設的700萬立方米/年采輸鹵項目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據悉,以上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實現產值200億元,華泰化工將建成全國大的鹽化工和世界一流的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園區。
華泰化工集團運籌帷幄,統籌布局,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雙百萬噸化工基地,各大項目進展順利,8萬噸/年環氧丙烷項目、10萬噸/年苯胺項目、3萬噸/年氯丙烯搬遷項目將于年內投產;在東營港開發區打造精細化工產業基地,計劃總投資60億元,建設10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及其下游項目,“再造一個新化工”;在東營墾利經濟開發區,700萬立方米/年采輸鹵項目全面開始招標,建成后將為公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后盾。
“十二五”期間,華泰化工將投資180億元建設“雙百萬噸”產業園區,下游項目全部是節能減耗、無污染的項目,整個園區形成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細化工相互銜接的化工產業鏈條,氯堿危化品可以全部在園區內“吃干榨盡”,實現清潔生產和資源的高效利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帶來長遠的環境效益。
近年來,華泰化工從初為造紙提供助劑原料的“配角”到如今與造紙齊頭并進、擔當集團支柱產業的“主角”,成為集團產業轉型升級的領航者。
圖為華泰集團董事長李建華(左三)到華泰化工項目建設一線,就下一步化工產業發展規劃進行調研。 成小敏/文 韓繼磊/攝影
成功案例二
運用精煉技術,木糖醇生產線充分利用年產20萬噸高純度生態纖維用溶解漿項目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水解液,生產乙醇、乙酸、糠醛、木糖醇等高附加值產品
太陽紙業實現生物質綜合利用高值化
2011年10月,太陽紙業成功開發生產出高質量的溶解漿,是全球首家掌握連續預水解連蒸無元素氯漂白溶解漿生產技術的企業。溶解漿項目的順利投產,標志著太陽紙業進軍紡織領域。
溶解漿是一種用于生產高純度生態纖維的高純纖維素,主要用于生產粘膠人造絲、纖維素酯和纖維素醚,其中絕大多部分用于紡織工業。
太陽紙業抓住高純度生態纖維用溶解漿市場走勢良好的機遇,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及先進的裝備改造傳統產業,廣泛應用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新技術,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高純度生態纖維用溶解漿項目。該項目是一種以桉木等為原料、預水解硫酸鹽制漿方法,采用獨立連續水解、連續低固形物蒸煮、先進的洗滌系統、無元素氯和酶預處理的清潔漂白工藝。
該項目采用獨立水解塔,投資少,產能大;以桉木、楊木、松木等為原料采用連續法生產高純度生態纖維用溶解漿,產品質量穩定,生產成本低;木片無酸水解工藝主要依靠抽出物本身水解產生的有機酸作為水解的催化劑,減少了添加無機酸對設備的腐蝕和運營成本;采用無元素氯和酶處理的清潔漂白技術進行溶解漿的漂白,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溶解漿的性能和白度穩定性。產品填補了國內高純度生態纖維用溶解漿生產的空白。溶解漿不僅能代替棉花做成紡織品,且做成的產品具有舒適、環保的優點,有利于提升企業的整體創新水平,延伸產業鏈條,形成新的支柱產業。
2012年底,太陽紙業建設的木糖醇生產線開始試生產,成功提取出木糖,制作木糖醇,成為世界上首條連續無酸水解木片、連續高效抽提木片水解液并以木片水解液為原料生產木糖醇的生產線。
木糖醇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具有營養價值的甜味物質,可制取表面活性劑、乳化劑、破乳劑、醇酸樹脂及涂料,是醫藥工業制造各種藥物的原料,尤其是食品級木糖醇以獨特的優勢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該木糖醇生產線利用溶解漿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水解液,充分利用木質生物質中的半纖維素,在蒸煮之前進行半纖維素的水解處理,用來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乙醇、乙酸、糠醛、木糖醇等,水解后的木片用于生產溶解漿,實現木片水解廢液資源的高效、高值化綜合利用,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良好的環境效益。該項目延伸了造紙產業鏈條,是產業鏈條上的多元化創新。
在做大做強主導產品的同時,太陽紙業又提出了向生活用紙領域進軍的戰略。太陽紙業計劃在今年建設生活用紙生產線,年底前投產,不斷豐富產品品種,創造新的增長點和利潤點,保持公司持續長久的市場競爭優勢。
路 徑一
行業從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
使資本密集型傳統制造業與生產服務型產業相配套,延伸拓展
錢桂敬理事長指出,目前不少造紙企業財務成本占總成本比例已上升到20%左右,已嚴重影響企業盈利水平,企業難以為繼。行業除大力實施資產重組外,還應從傳統的單純產品生產模式向生產服務型轉變,使資本密集型傳統制造業與生產服務型產業相配套,延伸產業鏈。這是我國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和城市化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后對傳統制造業的必然要求。
從比例上看,造紙行業中低檔產品的比例過高,而市場急需的作為新材料的各種新型特種功能用的高端產品,行業現在還不能提供。在未來材料革命中,行業通過技術手段,賦予紙更多功能,是產品高端化的重要方向。
行業目前處于尷尬境地,一方面低水平供給能力嚴重過剩,大大壓縮了規模擴張的空間;另一方面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不足問題突出,而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不強又制約了這一問題的解決。
隨著產能過剩,規模擴張空間已被大大壓縮,簡單擴張的路子已經行不通了。受消費需求不足的影響,行業成本增加通過漲價轉移出去的路子也行不通了。因此行業必須下功夫全面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和集約利用水平。
路 徑二
運用生物質精煉技術,生產價值較高的紙及紙板、生物質材料和生物質能源
紙業搭建從生物質向產品轉換的增值鏈

錢桂敬理事長認為,從造紙工業實際看,應抓好資源高效、高質利用,開發高附加值產品,高效利用水、汽、廢棄物等,大力推進循環發展,提升產業鏈價值,提高產出水平,提高附加值。2010年,美國林紙業提出要將紙廠變成生物質精煉廠,產品從傳統的紙漿、紙、紙制品到生物質化學品和生物質能源。其核心是原料的增值,塑造從生物質向產品轉換的產業增值鏈。我國制漿造紙企業因原料等原因產業鏈較短。但我國造紙工業在高效利用原料、廢棄物、廢氣等方面潛力巨大。因此行業要下大力氣依靠技術進步,精心管理,全面提高全要素效率,不斷提高紙廠的產出水平,提高“非紙”產出,以此來化解高成本壓力。
在“中華紙業2013產業高層峰會”上,美卓亞太地區市場與傳播副總裁劉靖偉告訴與會者,歐洲一些造紙企業開始轉型,對生物質進行綜合利用,將生物質轉化為各種新產品,以提高產品附加值。2013年,芬蘭Vassa Voima的生物質燃氣項目、瑞典的GobiGas項目和Domtar黑液萃取項目等大型生物質精煉項目有望投產,將促進生物質精煉產業發展。
另外,Stora Enso、UPM、Domtar 等國際知名的林紙企業都在進行轉型,利用生物質精煉技術,探索生物質資源的高值化應用,如 UPM利用生物質原料生產復合材料、生物質燃氣、生物質燃油等。
深化發展生物精煉可以延展造紙制漿產業,實現跨產業發展。 行業通過對生物質進行精煉,可以提高生物質的利用率,生產出更多的綠色產品,如化工產品、生物質材料和生物質能源等。目前我國由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我國政府制定了《生物質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
作為全球生物精煉領域領先公司,美卓造紙機械公司擁有生物質熱分解、生物質高溫熱裂解、生物質預水解和木質素萃取等生物質精煉技術。
美卓生物質精煉技術所采用的原料是非食品類生物質原料,包括垃圾中的生物質成分、麥草、玉米和棉花秸稈、蔗渣、木片、鋸末、樹皮、廢紙箱、辦公廢紙、舊報紙等。美卓用這些原料可以生產熱電,氣態、液態和固體燃料等。
美卓還可以幫助工廠用生物質精煉技術生產溶解漿、紙漿、紙、聚合物、合成物、精細材料和特種化學材料。
目前,美卓生物質精煉技術廣泛服務于制漿、造紙、生物質燃料和電力等眾多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