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便利店,顧客要什么,網上一點,十分鐘內送貨上門,另外,還代繳話費、水電費、燃氣費,幫做家政,代辦保險,上期夢工場嘉賓馬鳴推出的“社區聯盟”經營方式,讓“夢粉”們很心動。
參觀
買的東西,十分鐘內送貨上門
11月19日上午,12位實習店長來到經三路鑫苑路的社區聯盟·鑫苑名家店,真店長是鑫苑物業資產管理部的經理賈嘉。
店長賈嘉帶著實習店長們參觀了店面,這家十幾平方米的小店,剛開業一個星期,店里面,幾個貨柜擺放著食用油、大米、衛生紙、礦泉水等生活必需品。
“在一些特定時間段,我們會推出一些特價商品。并且,我們通過廠家直接進貨,省去了中間環節,物價比市面上要便宜很多。”店員介紹。
“在這里買的東西都送貨上門,一般十分鐘內保證送到用戶家,一包1.9元的紙巾我們也會直接送上門。”
實習店長劉衛國有了疑問:“你們的東西這么便宜,還要送貨上門,能賺到錢嗎?”
賈嘉說:“這家社區便利店是和物業合作,算是物業下屬的服務中心,物業和社區聯盟進行合作,是給物業公司的服務進行一個延伸,銷售商品不作為主要盈利點。”
討論
新型便利店,看起來很美
服裝店女老板范艷說,她新開的服裝店,受雙11網購沖擊,業務量下降很多,看準了便利店銷量比較穩,就想來試試。“便利店和物業相結合的模式很方便,一旦進入社區的話,對傳統的便利店會造成很大沖擊。”
她也有擔憂。“社區聯盟有物業的優勢,如果是一般創業者來做,很難做起來,這種模式是新興的,創業者如何參與到社區聯盟里來?”“目前社區聯盟的便利店確實都是物業自己在做。”社區聯盟工作人員王林說。“社區聯盟是新興項目,模式很討人喜歡。但是作為新興事物,還有很多環節處在摸索階段。大家都很認可這個理念和模式,但是模式能細化、實現到什么程度,現在還不清楚。我們希望把項目做得成熟了,讓廣大創業者過來就能盈利。”
建議
實習店長建言,產品太少了
在實習店長們看來,這家剛開一周的社區便利店,產品太少了。
“門口那個臺子不用擺那么大,過道里的空間整合整合,能多放兩個貨架。”實習店長李先生說。
“我的店里基本上各類生活用品都能買到,但是沒有社區聯盟的店這么多功能,我覺得作為消費者來說,肯定是希望產品更多一些。消費者對便利店的要求,一方面是軟服務,另一方面產品要更全面。”李先生說。
對于實習店長的建議,賈嘉也很贊同:“我們以后要逐漸擴充,做一些市場調查,根據業主的需求,增加一些飲料、零食等快速消費品。”
“目前我們供應的只是基本消費品,主要還是以軟服務為主。先把資源整合到一起,讓服務帶動利益。如果開這個店僅僅是賣貨,那么做聯盟就沒有意義了。” 店長賈嘉說。
互動
社區便利店如何平衡服務和收益呢?
答:這要做到三個方面:一是通過軟性服務讓業主知道在這兒買東西就是方便。二是能在這兒買到便宜的東西,能得到實惠。三是業主習慣在你的店買你的產品,銷售量上去了,就能有收益。